现在我们选拔人才是通过中考、高考等方式,那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呢?
是科举制度。
要想认识这个制度,清代吴敬梓所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一定不能错过。而「范进中举」更是此书中的经典章节,还被选入了语文教科书。
不过
,因为是 节选的 原因,很多人也 许并不知道范进后来的 发展如 何,他 中举后担任了 什么官职呢?我 们一起来看看。在介绍范进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周进。
周进是
第一个遭受科举荼毒的 疯子,他 毕生沿着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的 阶梯一步步往上爬。可惜命运多蹇,直到六十岁还是 个老童生。但沉沦到了极点的周进,迅速时来运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与命运。
这个契机就是科举考试。
他在商人资助捐得监生后,很快中举中进士,授了官职,升了御史,还钦点广东学道,做了国子监的司业,相当于国家最高学府的副校长。
继周进之后登场的是范进,“范进中举”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周进做了广东学道,主持地方考试,见到了实龄五十四岁、履历档案上填作三十岁的范进。
范进交卷出场时,周进发现范进的衣服因为朽烂了,刚才又扯破了几块,已经到了衣不遮体的地步。
周学道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再看看自己现在身穿红袍,腰栓金带,何等辉煌!
科举真是一根法力强大的魔杖!
周学道询问这个可怜人的
详细情况,范进倒也 诚实,说出了 自己的 实际年龄已是 五十四岁,已经考了 二十多次。周学道在 再三衡量后,最 终将范进录取为第一。这次,范进终于考取了秀才。
考完秀才之后,考举人的时间又来临了。
因为没有盘缠,范进去同岳父胡屠户商议,希望借些使用,被“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范进不甘心,与
几个同考的 人商议,瞒着 丈人,进城参加了 乡试。考完便回家,“家里已是饿了 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 一顿”。出榜那天,家里没米下锅,母亲饿得两眼发昏,范进只得抱着一只生蛋的母鸡到集上去卖,换点米来煮粥充饥。
当邻居飞奔来告诉范进中举的
消息,他 开始根本不信。二三十年屡试屡败,大半生受尽世人的 冷眼嘲讽,使他 把邻居的 报信视为又 一次的 捉弄。直到他 亲眼核实后,才相信几十年来朝思暮想的 夙愿终成现实。脆弱的神经再也承受不起突如其来的大惊大喜,太多的兴奋、辛酸、屈辱都在刹那间涌上心头,于是突然发疯。
当清醒过来后,范进发现自己的生活随着获得举人身份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和剧变。
首先是大家对范进的态度判若两人。
以前对范进如
同凶神恶煞般的 胡屠户,已经低头哈腰,忙于 帮范进扯清屁股上的 袍子皱痕,痛骂“癞虾蟆”变成阿谀“文曲星”。大家前呼后拥,欢笑着簇拥范进回家,以前的鄙夷傲慢变为毕恭毕敬。
其次是财源广进。
范进中举的
消息刚刚传出,张乡绅就派管家带了 大红全帖和 五十两银子前来贺喜,另外还送了 一套房子。许多人纷纷送来田产、店铺、银子,还有 人主动来做仆人,期望以后能得到关照。眨眼间,中举的范进就有了尊严、房子、仆人、钱粮。而这一切在此之前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
在张乡绅的催促下,范进搬进了新房子,一连好几天唱戏、摆酒、请客,庆贺中举。
范进的娘子胡氏戴上了昂贵的银丝鬏髻,老太太也穿上了华美的绸缎衣裙,用上了细磁碗碟和镶银的杯盘。
人格尊严与荣华富贵,随着范进中举从天而降。
那么,范进后来又当了多大的官呢?
如果你留心看了前面的文字会注意到:范进的“贵人”——也就是周进,他被钦点为广东学道,并非巧合的是,范进后来成为了山东学政。
所谓“学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省级教育厅厅长。
作为山东学政,负责主持的院试、岁试、科试等项考试,对于读书人群体十分重要。
通常,三年一任的学政属于“钦差”,在各省履职时地位较为尊崇,与总督、巡抚平级,往往还会介入地
方文教事业,如 除了 主持各项考试之外,还多以创设书院、发布文告或刊刻书籍等 方式督促士子,继而影响一地 的学风。这在现代意味着,对一个省份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