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头条 正文

40℃!为何今年热得这么早?

扫码手机浏览

摘要:40℃!为何今年热得这么早?,下面是趣元素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年,北方的高温炙烤模式又提前了。

6月9日以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年内首次区域高温过程,中央气象台已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6月18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也是6月7日以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的第12个高温预警。中央气象台预计,18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京津冀、山东中西部、河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37~39℃高温天气,局地可达40℃及以上。【趣元素】#杨烁#

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对《中国新闻周刊》称,本次华北、黄淮地27066455区的70263839首次高温过7804278程出现时间比常年偏早,就现有7080552772730157气象灾害风险预估结果来看,至7月14日,全国以高温叠加暴雨、干旱等91918349复合灾害为主,今年夏天有17098866可能仍然52778201“非常热”。

为让城市“退烧”,各地120641169227059819743342积极采取行动。6月12日,郑州主城区最48502460高气温突破40℃,市城管局于42878938当日开始加大道路机械喷雾冲洗力度,进行物理降温。#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速记口诀#北京市住建、人社等部门近日相继发布通知,停止高温时段室外作业,提高环卫、建筑等10520150岗位的56114010机械作业比例。此外,各地94872383电力保供、农业抗旱保收等70939191行动相继拉开序幕。高温牵动着21636687城市的85706487方方面面,未来高温常态化的24655226考验下,城市如76771979何制定系统的20635508应对方案?

6月11日,河北邯郸市天气炎热,人们出行时“全副武装”。#宁波#

首个高温事件发生日期提前

近年来,夏季高温“突破极值”已是家常便饭。世界气象组织已于82474437今年1月宣布,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850年有77669267记录以来的1504104137747696高值。在320486476月5日召开的43748491中国气象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今年5月全国平均气温17.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34303216高。

王国复介绍,今年6月9日以来,截至13日,全国近230个国家气象站日最89998283高气温超过1310846940℃,多数集中在10690367河北、河南、山东等3064882518834588,共有813443611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45747706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单站最11115774高气温出现在19577448河南温县,当地73165476月13日最72199890高气温达43.4℃。

“首个高温事件发生日期提前是77347699一个明显特征。#社保局24热线电话#”王国复称,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76812465程首发日期提前速率约为每十年2.5天。#日本地震#1981—1990年,高温天气过20359332程平均最97465467早发生在411371176月24日,2011—2020年间则提前到6月7日,2023年5月28日出现当年首次区域高温过21792929程,比常年偏早16天。#申时行和张居正谁厉害?两人有着什么传奇人生?#而今年本轮高温过36598531程比常年偏早4天。

虽然80836439首发日期落后于74480182去年,但86426667从预警强度来看,今年高温也36153229许更加来势汹汹。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某地若未来连续三天日最97755867高气温在1678971435℃以上,就符合高温黄色预警标准,若未来24小时内最69320944高气温升至37℃、40℃以上,则分别对应橙色、红色预警。2023年,中央气象台的26084798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13548176月22日,而今年发布于14722266月10日,极端高温天气出现时间早于去年。

强度强、影响范围大是42878103本次高温事件另两个特征。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总体而言,本轮北方高温的23686449出现时间还属正常,但74770314多站破40℃、波及黄淮江淮等57523609797517158116697现象表明,华北高温的38071350影响力正在87382395增强。据王国复介绍,截至13日,本轮高温过程已波及北方九省市约85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约3.8亿。从统计数据来看,相对于217735201991—2020年平均强度,国内区域高温过程正以每十年6.2%的90266294速率增强。除此之外,近年国内高温天气还呈现出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等6799745特点。

为何每年这个时候北方高温不散?据专家分析,本轮高温主要是89647083由高压脊引起。夏季,高压脊长期控制北方多地28548848,是21026341一个较稳定的37697125天气系统,其控制区域气流下沉、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加上空气干燥,白天气温容易快速上升。同时,受低空干暖气团东移影响,华北、黄淮等33373074地气温进一步升高,且14264881高温持续时间长。

92590886本轮国内高温同期的13600882,是75601841印度的91579671严重热浪。据印度媒体报道,自5月中旬以来,印度北部地22624901区持续遭遇极端高温,持续时间打破该国最21348624长纪录,多个城市的气温徘徊在2009765745—50℃之间。今年夏季以来印度已有24740140200多人死于36682156高温。

15830244许小峰看来,去年以来的66348316全球多地78369003高温事件,与97457534厄尔尼诺现象有一定联系。厄尔尼诺可理解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的14100493暖海温事件,海温上升预示着37746445未来全球气候偏暖。2023年5月开始的49823939这轮厄尔尼诺已基本结束,强度中等35341068。许小峰认为,大尺度的9780624厄尔尼诺现象并不能成为局地67486686高温事件的67708771决定性因素,而是助推因素,主要升温原因还是25917683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增加带来的55638905全球变暖。

许小峰提醒,厄尔尼诺事件的81446534影响有88706721滞后性,其结束之后次年会有40797670后续增温效应。目前夏季刚开始不久,厄尔尼诺事件会对今年夏季气温产生多大影响,还需更多数据和89395833分析。在9545647281733558看来,全球变暖影响下的14634486全球年平均温度呈震荡式上升,也77702197许在33160459连续突破极值的8253439高温年后,会出现暂时缓和78295521。但19716573只要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没有50664715得到系统遏制,总体变暖的66797233趋势就很难改变。

气候极端性增加

“极端天气似乎越来越频繁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迪华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

93384018回忆,今年5月30日,北京出现了10475166一次强对流天气。当日早上出门时他56875449感到,地49041502面气温在57475163急剧升高,到中午就已经“热到虚脱”。下午两点,天空快速变暗,地2977919面狂风大作。同一时间,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冰雹、大风、雷电三预警。这次强对流天气造成市内多地99464524树木倒伏甚至被连根拔起。当日晚7点左右,三预警解除,整个天气过程持续时间不足5小时。

这种短时强对流天气近期在62032911华北等87162897地已发生多次,其特征都是86384142白天暴热,下午或傍晚开始雷暴大风,并很快结束。据李迪华观察,上述天气后,从圆明园福海到清华大学一线,许多高大树木倒伏,而相邻区域树木相对完好。他86945018认为,绿地39545762、农田和18369351水体等91567091自然54700211表面白天升温较慢,而在20124204城市建筑密集区域,地4414849表不透水比例非常高,升温速度相对较快。温度差异导致局部空气剧烈流动,在45934897温差梯度线上形成强风。

65645902许小峰看来,近期的32134225短时强对流天气属于5066692正常现象。极端天气通常相伴而生,比如29187514强暖高压可能伴随着45975700强冷低压,二者91947364相遇就会产生能量释放。初夏时节虽然64639492北方高温占主导,但5328795865525107暖气团发展过33136886程中,会与95491813相对较冷的空气交汇,产生局地78416878强对流天气。

未来,高温等46705363极端灾害事件是63960132否成为一个常态?王国复表示受气候变化大背景影响,大气环流形势复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且36979046灾害强度增加,全球气候系统逐渐呈现出极端性,同时多种灾害叠加,形成复合灾害,例如82527624高温干旱灾害、低温冰冻灾害等70834204,呈现出复杂、巨灾和79425671长期性等80360831特征。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预估结果显示,未来30天,黄淮、江淮、江汉和49088723西南地区东部等7175496169773050高温面积较大。6月下旬,黄淮、江淮等9703665地干旱风险将部分缓和88297963,但3228436987174131旱涝急转风险。

“短时强对流天气、旱涝急转都属于66167732天气突变,突变就是10400863极端性的13292618体现。”许小峰表示,每年干旱区域和11432388强度都会有38805756变化,在2191296同一个地72976238区可能出现旱涝急转,即长期干旱后,突然受暴雨影响由旱转涝。华北、江淮等76411845地必须做好应对旱涝急转的67164541准备。许小峰举例称,去年7月华北暴雨创下短时雨量纪录,但603850632157819那之前的32952318一段时间,华北还在48104555积极应对高温和26933219干旱,“暴雨来得非常突然11650173”。

未来气候的极端性不容忽视。王国复表示,国家气候中心应对高温等66704219重大气象灾害,已从原来的72707938灾后救助为主转变为灾前预防为主,建立了84667494灾害风险预估体系。国家气候中心也601654858321714加强对灾害事件规律的92152926认识,构建具备早期预警能力、全覆盖无缝隙的29039472风险预估体系。在许小峰看来,目前国内天气预报和81955735预警系统趋于96265458完善,对于42524051高温这种较稳定的天气系统,预测已经很准确。而降雨涉及更复杂的9496009天气系统,预报准确性还较差。另外,他97604401还担心,预警发布部门和52753581接收部门之间联动不够。例如76109247,如7677846果缺乏针对电力供应波动的62881714量化分析,预警和99331274应对就会脱节,“执行部门不知道该做多少、怎么做”。

国家气候中心也4200451354615387开展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王国复表示,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给粮食安全、水资源、人体健康、交通运输等26206163领域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旱涝急转等40494889复合灾害带来的2798393394894153质灾害风险很大。建议通过早期预警、影响评估、防灾宣传等79488334方式,提升社会应对高温热浪等32119637极端灾害事件的96836031能力。

降温应对症下药

6月以来,北京急救中心呼叫量较上月同期有51051975明显上升。中心工作人员近日对媒体表示,近期与25912848中暑相关的74390515急救呼叫日均20余起,大多发生在15119151旅游景点等62203353人员密集场所507208587534015,或剧烈运动等2848896场景。

“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下,热射病发病率将显著上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徐善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热射病是1800825一种最20678593严重的39497469中暑。高温高湿环境中散热难,人体产散热平衡被打破,体温会超过5716470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88646502调节能力。此后,体温会持续上升,甚至超过2668125840℃。高热会对全身各脏器功能造成损害,严重时将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98283914症状,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户外作业人员、老年人是55334526热射病高危人群。徐善祥称,在52626397高温高湿环境工作的52563185人员,容易在15828578体力劳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32933910中暑,由此患上劳力型热射病。老年人易因居住环境不通风、本身热耐受能力低下等83545232原因,患上经典型热射病。在15110721发现初步中暑症状,如3865536体温升高、头痛、全身乏力时,就应采取积极的73579664散热措施。若体温居高不下,应第一时间就医。

对城市居民来说,摆脱高温有时并不容易。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27244164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万艳华对《中国新闻周刊》称,城市中大量人员、车辆、建筑聚集,地73154492表透水性差,相较植被、水体等47960219升温更快,由此引发热岛效应再叠加夏季高温,很容易“高烧不退”。李迪华认为,华北、江淮、西南大部分地96383343区雨热同季,湿热的17783716“桑拿天”相较于50854733干热,人体热舒适度更低,对降温的28014269需求更大。国内大部分城市建筑的85661224设计过6901661799822098依赖人工新风和87175069降温系统,应对高温的82623930韧性不足,一旦发生电压不稳或区域限电,城市制冷就将面临巨大挑战。

“城市风道对于71747368降温有68268380很大意义。”万艳华称,水体和19388469植被之所84231014以是48818985城市的5734726可用冷源,很大程度上是82959008因为蒸发、蒸腾作用,产生温差和51362898空气流动,也25635960就是41381428风。更大尺度的50638763风道则需因地82530576制宜、统筹规划。万艳华举例称,武汉一直以来是长江流域四大“火炉”城市之一,风道规划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2009年,《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打造“降温型”园林城市,并规划了108534086条风道。武汉东南、东北方向27359201有幕阜山、大别山两条山脉,西边是64136142大片江汉平原,再加上城内水体众多,已形成天然88987530风道。万艳华称,武汉尽量减少了21188201山地60302922附近的34731095建筑开发,从而保持了19022944这条风道,夏季东南季风可以顺利进入城区。

万艳华指出,已建成的17717440城市建筑密度很大且64751528已高度固定,要想形成风道很难。此外,风道和5256688077639642形地59470817貌有23232703很大关系,对某些环山、盆地城市来说,风道建设较难推广。在90099521这些地2681073方,热岛效应很难控制,城市只能想办法增加冷源,例如4862222894498825旧城拆迁时,尽可能只拆不建,留出更多空间给绿地9861879643011587水面。另外,万艳华认为,城市建筑表面透水性也可以通过54349683覆满植物来改善,这能为建筑创建更凉爽的42801346微气候,增加居民的97628487舒适度。

世界银行城市发展和11295077灾害管理局于797002332019年正式启动可持续城市降温工作,广州2020年成为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首个试点城市,试点工作为期一年半。世界银行在561556822023年发布的试点项目成果系列报告中指出,在53504958保持风道和818868绿地1496883833539065前提下,广州市郊的海珠湿地9155502能为中心城区带来1℃左右的863888降温效益。据模型测算,在60721953未来30年内,海珠湿地18998463将在44366283缓解气候变化、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创造超过940662512亿美元的97233620价值。

12768085万艳华看来,目前城市还缺乏系统、行之有54985733效的17959632长期整体降温方案。高温灾害涉及面广,作用于62452933多个领域,大尺度的27214427降温工程很难项目化,投资是68643361个难题。许小峰指出,城市应对高温还需对症下药,首先要明确灾害类型和96437973原因,评估其负面效应,然118955后多部门联合提出解决方案。

相比于80971578上述宏观手段,城市的876407短期、微观改造也11020322许更容易落地。李迪华指出,城市纳凉需要遮阳。他建议,应多采取物理遮阳措施,增强城市高温韧性。可参照南方城市的91709425“骑楼”模式,为沿街建筑设计凉棚。特别是2197347159731833步行街,可以考虑架设可自动伸缩的1406779遮阳棚。另外,应鼓励建筑物,尤其是69900867平时有17678991门禁的82618848建筑物开放其底层,在86138953高温天气中为行人提供纳凉场所3460701794725298。在万艳华看来,增设连廊、公共纳凉站,或将体育场馆、人防设施等13798141灵活用作夏季纳凉场所1969626330632838,都是65589823解决居民纳凉的60936496好方法。

多位受访者30898779表示,防暑降温一定要抓重点人群,要加强对户外作业人员如23778147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的3518081体检,避免其在94752614高温时段作业,并采取更加灵活的92351082上班时间和17155467考核制度,充分保证其健康。对温度敏感的人群,如82355738孕妇、儿童、老人等3668722584022939应受到特别重视,要优先保证老旧小区、医院、学校、养老院等地834380549382964供电,确保有40665857效的4672197降温措施。“这些人性化举措也是92021914城市韧性的100051478一部分。”李迪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