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梁思成,为梁启超之长子,是李夫人所生,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梁思成简介送给各位读者,欢迎阅读。...
中文名:梁思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日本东京
出生日期:1901年4月20日
星座:白羊座
逝世日期:1972年1月9日
职业: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主要成就:建筑教育、建筑研究、建筑艺术
清末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之子,著名建筑学家和【趣元素】
建筑教育家。梁思成的 第一任妻子是 林徽因,夫 妻二人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 研究和 建筑教育事业。梁思成系统地 调查、整理、研究了 中国古代建筑的 历史和 理论,是 这一学科的开拓者 和 奠基者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 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 理论和方法,在 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 推动者 ,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 主持者 。梁思成以严谨、勤奋的 学风著称,为中国建筑界培养了 大批人才。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
职。 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 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 北京。梁思成编写古建筑史
梁思成是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 理论研究的 开拓者 和 奠基人。 从1931年起,他 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决心写出中国自己的建筑史”这项事业中。 他 和 中国营造学社的 成员,历经10余年,走访了 15个省,近200个县,测量、摄影、研究了 2000余项包括 汉、唐、宋、辽、明、清6个朝代的建筑与 文物,积累了 大量资料。《清式营造则例》
1934年编著了
《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将繁杂的 中国古建筑构造和 形制作了 科学的 整理和 分析,对清代建筑的 各部分作法和 制度作了 较详细的 介绍和 论述,第一次用近代的 建筑投影图绘制出清式建筑构架、门窗、装饰和 彩画的 详图,使人们在 多彩的 占建筑遗迹面前不再停留在 般的 感叹上,而获得了 科学的认识和 了 解。几十年来.这部《清式营造则例》成了 初学中国古建筑的 入门必读教材,研究中国古建筑的 不可少的 资料,也 是 如 今古建修整工作人员常用的 工具书。《中国建筑史》
1944年,梁思成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
这时,多病的 身体折磨着 他 ,脊椎软骨硬化病使他 不得不经常戴着 铁马甲工作;学社经费来源的 断绝又 使他不得不多次去重庆政府募化微薄的 津贴;十分短缺的 物质条件使得只能靠大量的
线描图来弥补照片的 不足。在 林微因、莫宗江、卢绳等 人的协助下,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终于 在 抗日时期西南的 一个小山庄里完成了 。在 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 实物和 文献资料,第一次按中国历史的 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作了 详细的 叙述,并对各时期的 建筑特征作了 分析和 比较。这些论述和 分析都远远超过了 过 去外国人对中国建筑的 研究水平,达到了 前人所 没有 达到的 高度。1946年10月,美国耶鲁大学聘请梁思成去讲学,他 带着 《中国建筑史》和 同时完成的《中国雕塑史》的 书稿、图片,以丰富的 内容和 精湛的 分析博得了 国外学术界的 极大钦佩和 赞扬。这些成就离不开集体的 劳动,中国营造学社的 成员们在 十几年的 时间里,走访了 15个省,近200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了 2000余项建筑与 文物,积累了 大量资料。梁思成正是 根据这些丰富资料,去粗存精,分析比较,和 同事们一起使中国古建筑这一瑰宝,终得拂去尘埃,重放异彩于 世界文化之林。梁思成调查、研究
对古建筑的
调查研究,梁思成坚持测量力求细致,分析要有 根据,绘图要严密,所 出成果要与 世界水平比高低。艰苦条件
30年代的
华北,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梁思成每次外出调查都要经受不少工作和 生活上的 困难,条件十分艰苦,但 他 对测绘工作始终一丝不苟,并且 身体力行。他 和 助手们一起,对建筑物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详细地 绘图测量;对各种构件与 装饰,从里到外,从正面到侧面都细致地 加以摄影记录;对所 有 碑文、史料都一一抄录无误。正是 凭着 这一种民族自尊心和 志气,使当时营造学社的 许多研究成果,测绘的 许多图纸都达到了 国际水平。实地调查
1937年,梁思成和
林徽因、莫宗江等 人去山西五台山调查佛光寺。正当他们为第一次发现一座唐代建筑而欢喜若狂时,北京芦沟桥畔已燃起了 抗战的 烽火。梁思成和 刘敦桢带领着 仅有 的 几位研究人员,在 云南、四川等 地 仍坚持着 古建筑的 研究,他 们调查了 40余个县,为当时的 中央博物馆绘制了大量古建筑模型图,在 印刷条件十分困难的 情况下,仍出版营造学社的汇刊。古建筑研究
1962年,梁思成带着助手又
开始了 对宋《营造法式》的 研究工作。《营造法式》是 中国宋朝朝廷颁行的一部关于 建筑制度的 法规的 书,是 中国历史上留存至今最 完整的建筑经验总结。但 是 由于 留存到今天的 宋代建筑很少,名称与 后代又 多不相同,所 以今人很难读懂。梁思成在 青年时代就有 志于 研究此书,从30年代开始就决心将难于 理解的 论述和 名称加以注释,用现代科学制图方法画出宋代建筑的 图样,这样做对深入研究中国建筑的 传统技艺有 很重要的 意义。但 是,此项研究由于 难度大始终没有 完成,1965年,梁思成终于 完成了 上卷的 工作。梁思成新建筑
在
30年代,梁思成总结了 近代国外建筑的 发展和 近百年中国建筑的 状况,他 提出既反对全盘西化,将洋式建筑照搬进来,也 反对那种完全仿古的 做法,认为这决不是中国新建筑的 方向 。他 向 往着 一种既能用新技术、新材料,又 具有 民族传统的 新建筑形式的 出现。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国都在 准备着 战后的 和 平建设,讨论着 新城市的 理想规划,探索着 新住宅的 多种形式。梁思成也 向 往着 自己祖国在 胜利后的 建设,他在 四川乡下读着 国外新出版的书刊,研究城市规划,住宅建筑新的 理论;他 著书写文,探讨中国新时期的 建筑设想。梁思成认为新中国建筑也
和 新中国的 文化一样,应该是 “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 ”。他 写文章,作报告,连续发表了 《中国建筑的 特征》、《中国建筑发展的 历史阶段》、《中国建筑与 中国建筑师》等 ,热情地介绍中国建筑传统,论述建筑创作的 主张。他 十分注意新建筑的 实践,对于 北京民族宫、美术馆这样较多的 应用了 大屋顶和 古代建筑装饰的 建筑,梁思成并不认为他 们就是最好的 和 唯一的 民族形式;他发现有 些地 区、有 些农村的 住宅采用了 中国建筑的 横向 开间比例,用普通砖砌出少许具有中国风格的 装饰,他 十分高兴地 认为这可能是创造民族形式的 广阔途径。梁思成建设新中国
规划新北京城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担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
职,开始为新中国的 首都建设日夜操劳。他 邀集国内建筑专家来北京筹建国家建筑设计机构;参加制定国家基本建设计划。梁思成提出不要只着
眼于 个别工程的 兴建而必须着 手制定一个省,尤其是 每一座城市的 整体规划。1950年初,他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 陈占祥先生一起向 政府提出了 新北京城的 规划方案。梁思成根据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 性质,预见到北京的 长远发展,提出将新的 政府行政中心区放在 旧北京城的 西郊。梁思成从新行政区占地 面积、交通联系、长远发展等 几方面加以分析比较,论证如 将这个新区放在 旧城之内则将带来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难。梁思成认为北京旧城是 一座规划严整,保留有 众多文化古迹而且 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整的 古城,主张把这座世界上少有 的 历史名城保留下来,在 改建中保持它的 传统风格。设计国徽、纪念碑
1950年,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951年,梁思成又
组织教师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设计并担任纪念碑设计委员会的 领导,在 他 主持下确定了 碑形的 式样。中日交往之贡献
1963年,梁思成为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特地
设计了 扬州“鉴真和 尚纪念堂”。在 这项设计中,梁思成根据1200年前鉴真和 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在 日本兴造了 奈良招提寺的 史实,特地 采用了 中国唐代建筑的 式样和 风格,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 传统友谊。在 扬州市建设局的 具体领导和 组织下,这一组精美的 纪念性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 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