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镜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 一副竟能换一匹良马,下面是趣元素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眼镜最早诞生于何时,哪国人先发明的,众说不一。不过,在弄明白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研发出的眼镜,系由西方传入,似乎没有问题。意大利学者、小说家安伯托·埃柯的作品《玫瑰的名字》,生动再现了眼镜初问世这段史实。故事发生在公元1327年。【趣元素】 博学多闻的圣方济各教士威廉来到意大利北部某修道院,调查一系列离奇死亡事件。看文件时,他亮出一件宝贝:那是个叉形的扣夹,两边有两个鹅卵形的金属框子,中间嵌着杏仁形的玻璃片,“这东西并不是用来帮助他看远方的物体,而是用来看近物的”。 毫无疑问是老花镜。 威廉深知制造这种透镜需要高超的技术,所以他倍加珍惜,“就好像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 对手将其盗走,令调查陷入困境。
荷兰学者弗伯斯和
狄克斯特霍伊斯合著的 《科学技术史》称,中世纪在改善生活条件方面几乎 没有 什么进展。以眼镜论,在 很长时期里极其稀少,价格极高。西方如 此,输入中国后更是 如 此,“或颁自内府,或购之贾胡,非有 力者 不能得”(清赵翼《陔余丛考》),一副能值一匹良马的 价。清代初年,眼镜仍旧稀贵,常由皇帝赐给年老大臣。不过 到了 《红楼梦》成书的年代,因为有 了 国产的仿制品,眼镜价格下降,逐渐普及。再回到《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也写到贾母使用眼镜:“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母坐在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上,“榻之上一头又
设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 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 有一个眼镜匣子。 贾母歪在 榻上,与 众人说笑一回,又 自取眼镜向 戏台上照一回”。这里用眼镜,分明是 要起望远、放大作用,却不是 老花镜所 能为。邓云乡《红楼风俗谭·眼镜谈趣》一文认为,这是 曹雪芹的一个失误:“可惜他 没有 仔细理解老花镜的道理,再有 他 去世早,可能没有 用过 老花眼镜,因而在 写贾母使用老花镜时,便不免出现一个小小的 漏洞了 。”然
而,“向 戏台上照一回”这个“照”字,显示了 另一种可能———贾母的 眼镜并非只有 一副,她用来看戏的 ,或许是 特意置备的 观剧镜(一种低倍数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