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介绍
楚怀王熊槐(?-公元前296年 ),芈姓熊氏,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第37位国君。
楚威王十一年(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去世,熊槐继位,史称“楚怀王”。 在位期间,他曾破格任用屈原进行改革,但变法半途而废 。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击败魏国,夺取八城 ;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担任五国联盟的纵长,合纵伐秦 ;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灭亡越国,拓境江东 。但是,他也曾在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发动丹阳、蓝田之战 ,损兵折将、痛失汉中;又在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经历垂沙之战 的大败,国土沦丧。 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与秦昭襄王在武关会盟,秦国将他扣押,胁迫他割让巫郡、黔中郡,被他断然拒绝。
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楚怀王人物生平
楚怀王早年经历
熊槐是【趣元素】 楚国自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0年的 休养生息,到楚威王后期,国势达到顶峰,与 先后崛起的 齐秦并列为三大强国,楚国成了 当时诸侯中最 大的国家,也 是当时物产最 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 强盛的 国家。 楚威王十一年(公元前329年),楚、秦联合伐魏,期间魏赂秦上洛,于 是 秦国倒戈,魏国在 南阳击败楚军,是 为陉山之战 。同年,楚威王去世,熊槐即位,是为楚怀王。
楚威王之子。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秦、楚、齐举行啮桑会盟。
同年,楚国打着送魏公子高返回魏国的 旗号 ,派大司马昭阳带兵攻入魏国 ,在 襄陵(今河南睢县)大破魏国军队,取得决定性的 胜利,夺取了 魏国的八座城池,一血陉山之耻。楚怀王合纵图强
合纵伐秦
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公孙衍得到东方各国的
支持而升任魏相,张仪回秦。至此,合纵的 形势便形成了 ,因而在 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便有 “五国伐秦”之举。 同年,东周曾赐胙于 楚怀王。这一次合纵攻秦,参加的
有 魏、赵、韩、燕、楚五国,当时曾推楚怀王为纵长 。合纵中,楚军在 商於一线与 秦交战,夺取了 新隍、於、长亲地 区 ;义渠亦乘机起兵击败秦军。魏、赵、韩三国则出兵函谷关与 秦交战,被秦国击败。由于 本战中魏国受到损失较大,魏使惠施到楚国,要和 秦讲和 ,于 是 五国纷纷退兵。次年秦军乘胜追击,大胜韩赵联军,合纵宣告失败。变法图强
楚怀王十二年(公元前317年)开始,楚怀王任用屈原进行变法,变法的
内容包括”励耕战、举贤能、反壅蔽、禁朋党、明赏罚、移风易俗“等 。 由于 改革触动了 旧贵族的 利益,加之楚怀王听信了 上官大夫 的谗言,这次改革最 终失败了 。 但 是,部分新政仍然得以推行。佯装救韩
楚怀王十四年(公元前315年),秦军在
浊泽击败韩国。韩王为同秦国讲和 ,约定与 秦国一起伐楚。楚王用陈轸之计,骗韩王说楚国已经出兵救韩。韩王中计,取消了 和 秦国的 和 谈。秦兵再至,楚国却没有 履行救韩的承诺。此时韩国虽有 赵国的 援军 ,却仍然难以抵挡秦军的 进攻,大败,不得不向秦国求和 。合纵存燕
同年,齐国趁秦、韩、赵、楚势力都困在
韩国战场,且 燕国发生子之之乱的 时机,出兵伐燕。楚怀王十五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成功吞并了燕国,震动天下。当时,楚王欲联合赵、魏等
国一道伐齐,来使燕国复国。 楚国甚至许诺向 魏国割地 六城,来确保魏国能留在 同盟中。然 而,秦国却以救齐之名出手干预,联合韩国威逼魏国退出了伐齐联盟。于 是 这次伐齐便作罢了 。 燕国在 两年后才得以复国。楚怀王丹阳之败
齐楚同盟
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楚国转而与
齐国结盟,北围秦国的 曲沃(毗邻函谷关,与 山西名城曲沃为两地 )、於中(地 处商於 )。当时,楚王很重视齐楚之交。 这一年,秦王仍想拉拢楚国,便在
楚大夫 景鲤出使秦国时,带他 参加了 秦魏的 会盟。楚王担心景鲤的 这一举动会使齐国误会楚国与 秦、魏连横,便责问了 他 。秦国的 这次尝试没有 成功。楚越之战
同年,越王无彊发兵攻打齐国。齐王为了
避免战祸,竟写信劝越王转而攻打楚国。信中称此时”楚三大夫 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 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兵力分散,是 越国伐楚的 良机。越王听从。 于 是 楚王不得不调兵击退越王的 军队。见欺张仪
同年,在齐国的
帮助下,楚国已经攻下了 秦的 曲沃 ,将要继续进攻於中。 秦国想要断绝齐楚之交,便派张仪欺骗楚怀王说,如果楚怀王断绝和 齐国的 盟约,秦国就会直接割让六百里商於之地 给楚国。怀王中计,不顾陈轸的 劝阻,答应了 张仪的 条件。结果楚王与 齐国断交后,张仪又 称当时只许给楚国六里地 。丹阳、蓝田之战
主词条:蓝田之战
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初,由于
发现被张仪欺骗,楚王大怒,欲发兵攻打秦国。陈轸劝楚王与秦国议和 ,一同攻打齐国,楚王不听。于
楚怀王因汉中失守而大怒,再召集全国的 是 楚王发动丹阳之战,派将军屈匄进攻秦国的 商於,同时派景翠围攻韩国的 雍氏(今河南长葛)。与此同时,齐国、宋国的 联军围攻魏国的煮枣(今山东东明)。在 对峙中,秦军分三路反击楚军。首先,中路的 魏章在 丹阳(今河南西峡县以西、丹水以北地 区)大破楚军,斩首八万,俘虏楚将屈匄,楚国”通侯执珪死者 七十余人“;然后魏章率军向 西进攻,与 西路向 东进攻的 甘茂会合,攻取了 楚汉中六百里地 (今汉水中游两岸地带),设置汉中郡。东路樗里疾曾帮助魏章打败楚将屈匄,又 帮助韩国反攻楚景翠所 部得胜,接着 就向 东进发,帮助魏国打败齐军于濮水一带,齐师败走。 部队进攻秦国,大军深入到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距咸阳不到一百五十里,与 秦军激战。一说此役楚国战败 ;另一说楚国此役得胜,还一度拉拢到韩国 。然 而不久韩魏又 袭楚,攻到了 邓(一说召陵附近,一说今河南邓州,一说湖北襄樊),迫使楚退兵。 是 为蓝田之战。魏章还曾会合韩军攻楚,取得上蔡(今河南上蔡)。次年,秦国进一步攻取楚国的 召陵(今河南召陵)。 (丹阳、蓝田之战图册来源 )丹阳、蓝田之战的惨败使得楚国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秦楚议和
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在这样的形势下,楚国不得不向秦国求和。此次秦楚谈判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汉中,换取楚国驱逐陈轸、昭过(一说即召滑)。由于
昭过 本人、楚廷亲齐派以及秦国大臣甘茂的 反对,此事不了 了 之。第二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武关之外的土地(即汉中之半),换取楚国的黔中郡。
第三阶段:楚王要求秦国交出张仪,来交换黔中郡。
第四阶段:张仪至楚,被楚王囚禁,本来将要被杀。由于
楚王舍不得割让黔中郡,加上张仪贿赂靳尚、郑袖为自己说情,楚王最后还是 释放了 张仪,而秦国也 就没有 得到黔中郡。两国达成了 连横共识。当张仪回国时,楚王担心张仪会继续败坏楚国,靳尚便自请为楚王跟随、监视张仪,却不幸遇刺身亡。 此外,《屈原列传》记载,张仪离楚后,屈原恰好出使齐国返回,质问怀王为何不杀张仪;怀王悔悟,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而《张仪列传》则记载,张仪在
楚时,屈原便劝阻了 怀王,但 怀王没有 听从。无论如何,至此,楚国和秦国成为了盟国。
楚怀王时纵时横
转而合纵
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张仪返回秦国后,楚王又
派昭雎出使秦国,巩固楚秦关系。昭雎还没有 抵达,秦惠文王就去世,秦武王即位。 这时,诸侯听闻张仪不被新王宠信,纷纷和 秦国断交,转而和齐国结盟。楚怀王十九年(公元前310年),张仪被驱逐出秦国,转而去魏国为相。 见此情形,楚王亦背弃了和
秦国的 盟约,逮捕昭雎来向 齐国示好。桓臧游说楚王,称昭雎和 张仪的 交情也 能巩固楚魏关系,劝楚王释放昭雎,楚王听从。 于 是 ,魏、楚、齐等 国合纵的 局势又 一次形成了 。次年,张仪去世。秦攻楚可用的两条水道
楚怀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司马错从巴蜀水路攻打楚国的黔中一带,未能完全攻克。用间灭越
早在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国与
楚怀王十九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310-306年),楚王派召滑在 秦、魏、韩对峙时,越国曾援助魏国战船、箭矢等 武器。 因此,针对这“东有 越累”的 情况 ,楚王图谋越国,以消除后顾之忧,并将领土扩展到江东一带。 。 越国活动,制造越国内乱。公元前306年,越国大乱,楚国趁此机会进攻越国,将其灭亡,并在 江东设郡。至此,楚国疆域空前辽阔,南至厉门塞(一作濑胡,今广西桂林),东至句章(今浙江宁波)。假纵胁秦
在”取地于越“的同时,楚王也在尝试通过外交手段”取地于秦“。
楚怀王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308-前304年)间,楚王采用“假纵胁秦”的
策略,试图通过 作势援助、结交其他 合纵国,来逼迫秦国割地 赂楚(尤其是 归还楚国的 失地);一旦得地 ,楚国就会保持中立,乃至背叛合纵、与 秦国连横。 具体来说有 三个事件。楚怀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8年)秋,秦国攻打韩国的
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见宜阳之战)。 战前,秦武王曾向 楚国空口许诺,称如果楚国愿意保持中立,秦国就会归还汉中,楚王应允。 秦韩战事胶着 时,楚将景翠私自发兵干涉,作势要援助韩国。秦国恐惧,将煮枣献给楚国。 于 是 景翠保持中立,次年秦国得以攻下宜阳。战后,楚王又 向秦国索要汉中,秦王不同意。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秦、楚合攻魏的
皮氏(今山西河津)。楚国作势要背秦助魏,欲借机要挟秦国割地于 楚。于 是 ,秦将樗里疾怒而与 魏国讲和,反攻楚国。 最 后三国偃兵而散。同年,齐王写信劝楚王加入合纵。楚王采纳昭雎的
建议,一边与 齐、韩合纵,一边厚待秦国重臣樗里疾,再挟齐韩之势来迫使秦国割地 。 此计果然 奏效。楚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4年),秦国又 将上庸(今湖北竹山县,汉中的 一部分 )割让给楚国,秦楚复合。楚王的
这一策略在 短期内“取地 于 秦”,达到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 效果 ;但 从长远来看,却使楚国失信于诸侯,为垂沙之败埋下了 伏笔。黄棘之会
同样在
楚怀王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307-前304年)间,秦楚关系经历了 逐渐好转、最 终复合的 过 程。楚怀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07年),秦昭襄王即位后,因出身楚国的
秦宣太后主政,秦楚关系便有所 回温。 当时,楚围韩之雍氏,秦宣太后不愿救韩,而甘茂说服秦王救之。于 是 楚国退兵。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楚王得知身为宣太后外族的
向 寿很得秦王宠用,就重赂向 寿。向寿将解口地 (今河南孟津区)赠给了 楚国。楚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昭王厚赂楚国,秦楚联姻。 楚、秦一起攻打郑地
,围纶氏。 此时秦楚关系迅速好转,楚王甚至能干涉秦国的 用人。 这一年,向 寿得到楚王推荐,而登上秦国相国之位。 大致在 同年或次年,屈原因反对秦楚结盟被放逐汉北。楚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4年),楚王与
秦王在 黄棘举行会盟,是 为黄棘之会。同年,秦国把上庸归还给楚国。楚怀王垂沙之难
秦楚失和
楚怀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3年),齐、魏、韩以楚国背叛合纵盟约为由,攻打楚国。楚国用太子熊横为质,换取秦国的
援军。双方休战。 同年或次年,楚国以新城为主郡,来防备秦国从宜阳的 进攻 ,与 秦国的 关系出现裂痕。楚怀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02年),楚太子在
秦斗殴,杀死了秦国的 一位大夫 ,逃回楚国,使得秦楚关系进一步恶化。 这一年,秦国与 韩、魏会盟,向 魏国归还前一年攻取的 蒲阪。 列国形势发生了 变化。垂沙之战
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齐、韩、魏、秦四国伐楚,大破楚国,楚将唐蔑阵亡,是 为垂沙之战。 本战中联军攻占了 重丘 ,以及楚国宛(今河南宛城区)、叶(今河南叶县)之北的 土地 。 楚怀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00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取襄城(即前述新城) ,斩首二万,杀楚将景缺。关于
垂沙之战的 发端有 两种说法。一说为,齐韩魏谋划攻楚,孟尝君担心秦国还会像前年一样救援楚国 ;为了 断绝秦楚之交,孟尝君便欺骗楚王说齐国欲与 楚国合纵伐秦,楚王答应。然 而这时,齐、魏、韩却出尔反尔,一起攻打楚国;楚国不得不向 秦国求援;而秦国由于 已得知楚国本来有 伐秦的 计划,不敢救楚国。因此楚国大败。 另一说则云,齐国和 秦国是相约攻打楚国。总之,四国攻楚,楚国大败。此后,楚王恐惧,派景翠出使齐国,欲割让给齐国六座城池,以太子为质,来向
齐国求和 。由于 昭雎对景翠的 劝阻, 楚国最 终没有 割地 ,而是 仅仅遣太子入齐为质,达成了 休战协议。庄蹻暴郢
在
垂沙之战后,楚国又 发生了 内乱,史称“庄蹻暴郢”事件 。此事使得楚国陷入了 内忧外患的 局面,处于 风雨飘摇之中。对于
庄蹻暴郢的 性质,学界有 三种说法,分别是 平民起义 、将领叛乱 和 越人反叛 。其中,说法一多以《韩非子·喻老》"庄蹻为盗于 境内而吏不能治”为依据 ,说法二多以《史记·西南夷列传》描述庄蹻入滇时所 载“庄蹻者 ,故楚庄王苗裔也 ”为依据 ,双方各执一词;说法三则忽略了 “昧之难,越乱”上下文的 时间,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此事时间的 界定,多在 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战以后。 此外,学界对此庄蹻与 二十年后“庄蹻入滇“中的 楚将庄蹻是否为同一人也 有 争议。 不论何种说法,“庄蹻暴郢”事件发生在 楚怀王晚年,是 无疑的。庄蹻暴郢事件的
影响是 深远的 。此事过 后,”楚分为三、四“ ,一说是 楚之领土分裂为三四块 ,另一说则是 楚国的 党争派系分为三四支 。总之,楚国发生了 严重内乱。楚怀王客死于秦
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国攻打楚国,取八城。秦王写信约怀王在武关会盟。
楚怀王见信后,心生畏惧,担心赴约将受骗,不赴约又
会激怒秦国。此时屈原已被召回,与 昭睢皆称”秦是 虎狼之国、不可信“,劝怀王不要去。但 怀王的 小儿子子兰以不应破坏和 秦国的 邦交为由,劝怀王赴约。怀王最 终还是 前往武关。结果秦国在 后面伏兵埋伏,关闭了 武关的 大门,断绝了 怀王回国的 道路,将怀王劫持到了 咸阳,要求楚王用附属国的 礼仪朝见秦王。怀王大怒,后悔没有 听昭雎的话。此后,秦王逼迫怀王割让巫郡和 黔中郡,被怀王严词拒绝。于 是秦国扣押了 怀王。怀王被扣留期间,在
齐国为质的 太子熊横却答应向 齐国割让下东国五百里地 ,从而得以回国继承王位,是 为楚顷襄王。 回国后,顷襄王不愿兑现承诺,于是 齐国攻打楚国,顷襄王又 派大臣到秦国去求援,击退了齐军。楚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因秦国未能从怀王手中索要到土地
,秦王发怒,攻打楚国,斩首五万,取十五城而去。楚顷襄王二年(公元前297年),楚怀王逃走,秦国发觉后便关闭了
通往楚国的 道路。怀王逃到赵国,赵国不让他入境。怀王企图逃往魏国,但 被秦国追兵捉住。怀王只好再次回到了 秦国。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咸阳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怀王去世后,楚国人长久地
思念他。故范增说:”夫 秦灭六国,楚最 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正因楚人对怀王的 怀念,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将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从民之望也“。楚怀王为政举措
楚怀王政治
重视法治
楚怀王是
一位重视法治的 君主。一方面,他 关注法律的 制定,曾经任用屈原草拟、发布宪令, 楚国一度得以富强。屈原《惜往日》开篇的“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就回顾了 当时的 场景。 此外,《包山楚简》记载,在 楚怀王时期,楚国已经形成了 严谨的法制体系,并且 有 了 完备的 成文法典来指导法律的 执行。楚国在 民事、刑事、行政、军事等 社会生活的 多个方面已经使用法律来调节与 控制,并已形成了 严密的 司法审理流程。另一方面,楚怀王本人也
对司法环节表现出关切。《包山楚简》中的 许多简文,证明下层官员可以越级将刑事告诉怀王,楚怀王会亲自过 问;有 的 案件,甚至由他 亲自审理,并做出判定。由此可见,楚怀王对国事是 比较关心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楚国境内一度十分安定,故有“楚治”之说。
改革积弊
尽管楚怀王对法律比较重视,但面对楚国的积弊,他缺乏坚定的改革决心,使得变法半途而废。
在
中央方面,朝廷贪腐之风横行,一些旧贵族大臣“厚赋敛于 民”,压迫百姓。 此外,楚廷还存在 着 言路壅蔽、结党请托等 问题,权贵相互勾结,排挤有识之士。因此,屈原提出了 ”励耕战、举贤能、反壅蔽、禁朋党、明赏罚、移风易俗“的 主张,进行变法。 但 改革触动了 权贵阶层的 利益,遭到了 他 们的 抵抗,改革最 终失败。 《吕氏春秋·察今篇》曾用“刻舟求剑”的 典故来比喻楚国法律的僵化。在
地 方管理方面,战国时期,列国除齐国外都普遍实行郡县制与 封君制并行的 制度,楚国也 是 如 此。楚怀王在 位期间,曾在 汉中、江东、新城设郡;此外楚国还有 巫郡、黔中郡等 。 楚国的 封君则主要分封在 汉、淮流域, 和 其他各国一样,这些封君有 征税权等 经济特权以及行政权,而无立法权、兵权。但 与 他 国不同的 是 ,楚国的 封君很多都出自世袭,并且 数目尤其众多。 这些封君曾经阻挠吴起变法,又 攫取了 地 方财政收入,其封邑将国土零碎分割,无疑将带来“贫国弱民”、削弱国力的 严重后果。党争误国
楚怀王时期,楚国不乏有
才之士,诸如 昭阳、景翠、屈原、陈轸、召滑、昭鱼、昭雎、景鲤、唐蔑等 大臣都名垂青史。但 是 ,怀王朝的党争非常激烈。其中最 典型的 ,就是 屈原因上官大夫 的 谗言而见疏的 事例,屈原因此感叹“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其实,这并非屈原的 一家之言。在垂沙之战后,苏子曾面见楚王,言谈中侧面反映了 楚廷清、浊流大臣倾轧争斗的 现状:“臣愿无听群臣之相恶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 善……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 。”末句虽有 夸张之嫌,也 反映了 楚廷的 政治斗争非常普遍,到了 危及国家的 程度。在
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 像杜赫一样的楚人也 被排挤 ,更别说那些远道而来的 客卿了 。楚怀王在 位时,任用的 重臣几乎 都出自楚国贵族,而客卿很难被重用。 田忌、惠施都曾流落到楚国,楚王不予留用 ;陈轸曾在 楚国任职,但 朝中权贵“欲公之去也 ”,陈轸也不得不出走齐国。 这些人才的流失,无疑会对楚国的 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权贵腐败以及朝廷党争的双重影响下,楚国爆发了庄蹻之乱,造成了“楚分为三、四”的严重后果。
楚怀王经济
在
楚怀王时期,楚国的经济十分发达。在 农业方面,主要有 王田、食邑和小私有 土地这三种土地 所 有 制形式。 当时,湘水流域已成为楚国的粮仓,有 “雠、庞、长沙,楚之粟也”之称;楚地 物产丰饶,盛产木材、矿产、水产和鸟兽,尤其是 云梦泽一带的 特产橘、柚享誉天下,而这也 成为《橘颂》的 创作灵感之一 。在 手工业方面,这时官营的 、私营的 、集体的 、个体的 、家内的 手工业并存。其中,楚国著名的 冶铁中心宛城出产的 铁器闻名遐迩,有 “宛钜铁矛,惨如 蜂虿”的 美誉。在
商业方面,水陆交通的 发展为商业运输提供了 便利。根据《鄂君启节》的 记载,当时楚国岷江、长江、汉水以及湘水、资水、沅水、澧水的 交通,都很通畅;郢都、宛、陈,都已成为有名的 商业城市。 出土文物证实,除了 与 中原的 贸易,楚国还通过 海上丝绸之路,与 南亚、西亚乃至地 中海的 一些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其开放程度在 战国首屈一指。 楚国发达的 商业为官府提供了 重要的 财政收入,楚国在 田税、户口税以外还征收关市税,这点与 其他 国家是 一致的。 鄂君启节所 免的 就是 其中的 关税。楚怀王文化
楚怀王本人喜好文学 ,也
鼓励楚国的 文艺创作。《文心雕龙·时序》记载:“唯齐、楚两国,颇有 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屈平联藻于 日月,宋玉交彩于 风云。”这表明,类似于 齐国的 稷下学宫,楚王已经有 意选拔人才在 兰台宫从事文学创作和 文化讲学了 。 《拾遗记》也 收录了 一则cs,称楚怀王每年都在 湘山举行宴会,命群才创作辞赋和 音乐。 楚国官方对文学的重视,客观上有 益于 楚辞艺术的 发展。楚怀王军事
军备制度
战国时期,列国普遍确立了郡县征兵制度和
常备军制度。此外,军功授爵制度也 普遍推行。 楚国的 军功爵位等级分为五等 ,分别是 列侯(又 称通侯)、执珪(一作执圭)、执帛、五大夫 和 七大夫 ,昭阳在 襄陵之战后称自己的 爵位是 执珪,就是 其中一例。 在 当时,楚军装备精良、训练有 素,在 垂沙之战时仍有 “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坚如 金石;宛钜铁矛,惨如 蜂虿;轻利僄遫,卒如 飘风”之称 ;但 楚军亦存在 军心不稳、“不敢坚战”的 问题。对外战争
楚怀王时期的大型战争有
五场,分别是 襄陵之战、五国攻秦之战、丹阳蓝田之战、灭越之战和 垂沙之战,在 人物生平部分已有 论及。下面,分地 域来探讨楚国对外战争的 得失。在
对秦国方面,楚国主要与之展开了商於、汉中、黔中、新城地 区的争夺。 而楚怀王对巴蜀地 区争夺的 疏忽,使得楚国在 战略上陷入被动。 截至怀王去世时,楚国未能收复商於,丢失了 汉中的 大部和 新城,守住了黔中。 其中,丢失汉中使得楚国的 江汉流域暴露在 秦国的 兵锋之下,相当于 失去了 西边的 门户。在对韩、魏方面,楚国的
领土有 所 缩水,失去了 宛、叶以北的 土地 。 其中,宛城是 战国著名的 冶铁中心和 军工业中心 ,但 它的一部分却在 怀王年间落入韩国之手。到楚怀王去世后五年,宛、叶便彻底被秦国夺去了 。 楚国为其军事失利付出了 沉重代价。在
对齐国方面,楚国在 东地 与 之有 着 从越、泗上、淮北到薛邑的 争端, 并且 在 战败中丧失了 一部分淮北的 土地 。 只有 在 对越作战中,楚军才大获全胜,吞并了 越国的 全部领土,至此“统一了 东南半壁”。回顾楚怀王即位之初,他
一度春风得意。张正明在 《楚史》中指出,自从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楚国便成了 名副其实的 “世界第一大国”,疆域最 为辽阔。 然 而此后,楚怀王却在对中原的 战争中屡屡失利,兵挫地 削, 其本人确实负有 直接的 、不可推卸的 责任。其过 错,一是 轻视了 巴蜀的 战略意义,二是 在 外交孤立的 情况下贸然 发动蓝田之战,三是 外交失败、使楚国两次陷入被三国乃至四国围攻的 困境。而丹阳蓝田之战与 垂沙之战的 惨败,也 直接导致楚国由盛转衰。楚怀王外交
楚怀王即位时,正值战国中期、魏国霸权衰落、多强并起的
时期,合纵连横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合纵连横有三种解释,本义是 “南北联合曰纵,东西联合为横”,然 后衍生出”合众弱攻一强为合纵,事一强攻众弱为连横”的 说法,最后到战国末年、秦国独大,就特指“联合抗秦为合纵、与 秦结盟为连横”的 概念了 。整体来看,楚怀王时期的 外交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在 丹阳之战前主要属于 合纵阵营,在 该战之后主要属于 连横阵营。 但 其中又 多有 反复,例如 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的 ”交未定于 齐、秦“ ,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的 ”犹豫不决“ ,都是 楚怀王踌躇不定的 真实反映。在 诸侯合纵连横的 博弈中,楚国两次沦为各国联合打击的 对象,丹阳、垂沙之败,使楚国的 国势急转直下。 可以说,楚怀王外交的 失败,既有 客观的 因素,也 有 主观的 因素。从客观原因来看,首先,楚国是
当时边境线最 长的 国家,多达七个邻国。这使得楚国在合纵连横中处于 不利地 位,容易顾此失彼,并且 难以同时制衡秦国和 齐国。 第二,楚国的强大实力引起了 诸侯的 忌惮。从襄陵之战、到担任纵长、再到灭亡越国,楚怀王备受瞩目,也 成为众矢之的 。事实上,楚国并非唯一一个被列国联合针对的 国家,魏国、齐国等 强国都曾因诸侯的联合打击而一蹶不振,唯有 秦国在 一次次合纵伐秦下依然 得以壮大。这固然 与 秦国的 地理优势、军事制度以及外交策略是 分不开的 。从主观原因来看,在
根本上,楚国缺乏普遍的 大一统导向 的 共识。尽管楚国早已有 以屈原为代表的 有 识之士提出了 大一统的 愿景 ,但 楚廷内不少人都偏安一隅;而楚怀王自己也 缺乏长远的 战略规划。因此,楚国也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 外交策略,而经常被短期利益诱惑、背叛盟约,举棋不定,既牺牲了 国际信誉,又 不能将收益最 大化。 诚然,秦国对待楚国也 没有 信誉可言,但 秦国从灭巴蜀、到与 楚连横、再到远交近攻的提出,无不是 深谋远虑,为统一天下的最 终目标服务的 。 而楚国的外交则从未帮助其实现一些类似的、阶段性的 战略目标,足见其失败之处。楚怀王历史评价
屈原:①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
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 他 。②君可思而不可恃。③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④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⑤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殁,骥焉 程兮?苏秦: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司马迁: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 谓忠者 不忠,而所 谓贤者 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 郑袖,外欺于 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 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贾谊:楚怀王心矜好高人,无道而欲有伯王之号。
谷永: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而兵挫地削,身辱国危。
刘知几:怀、襄不道。
王夫之:夫以为怀王不聪不信,内为艳妻佞幸之所蛊,外为横人之所劫,沉溺瞀乱。
潘啸龙:楚怀王虽骄横但
不乏振兴楚国之雄心,虽时有利令智昏之举而不失悔过 之意,虽昧于 群小之弊却也 终究维护了 楚国之尊严。这是 一位处于 明、暗之间的 国君,而并非是 狂暴无道、专事虐杀的 独夫 。张正明:(楚怀王)误国误得荒唐,爱国爱得卓绝。
楚怀王轶事典故
楚怀王巫山云雨
巫山云雨出自《高唐赋》,这篇文章中提及了
楚怀王与 神女在 巫山相会的 故事。宋玉对楚襄王说:“以前先王(即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 ,玩累了 便睡着 了 。先王梦见一位女子,她说是 巫山之女,愿意自荐枕席。于 是 先王临幸了 这位女子。巫山之女临别之时告诉先王说,她住在巫山的 南面,早晨是 ‘朝云’,晚上是 ‘行雨’。”楚怀王湘山之会
《拾遗记》载:楚怀王在
位时,喜欢与 诸位才俊在 洞庭湖中的 湘山(今之君山)吟诗作赋。他 曾称赞洞庭潇湘之乐十分动听,就连《咸池》《九韶》也 不能与 之相比。每逢四仲的 节气,怀王就到这里绕山游玩,举行宴会,众人各选四仲的 节气编写乐章。夹钟时节(农历二月),就在 山南宴会,创作关于 轻风流水的 诗歌;蕤宾时节(农历五月),就谱写形容皓露秋霜的 曲目。楚怀王郑袖争妒
魏王送给楚怀王一位美人,楚王很喜爱她。于
是 郑袖表面上善待魏美人,背地 里却对魏美人说:”大王不喜欢你 的 鼻子,你 以后见到大王不妨遮掩一下。”魏美人照做后,郑袖就对楚王说:“魏美人嫌弃您有狐臭,所 以才每次见您都捂着 鼻子。”楚王大怒,将魏美人处以劓刑。楚怀王人际关系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父祖 | 祖父 | 熊良夫 | 即楚宣王,楚国第35位国君。 |
父亲 | 熊商 | 即楚威王,楚国第36位国君。 | |
—— | 正室 | 南后 | —— |
妾室 | 郑袖 | —— | |
魏美人 | 魏国女子。 | ||
秦女 | 秦国女子,公元前305年,秦、楚联姻,“合婚而欢”。 | ||
子辈 | 长子 | 熊横 | 即楚顷襄王,楚国第38位国君。 |
次子 | 熊子兰 | 即子兰,官至楚国令尹。 | |
三子 | 熊启 | 字子皙,即鄂君启、鄂君子皙 ,官至楚国令尹。 | |
四子 | —— | 即阳文君。 | |
孙辈 | 孙子 | 熊完 | 即楚考烈王,楚国第39位国君。 |
熊心 | 即楚义帝,秦末项梁立其为楚国国君。楚怀王后代(一说为其孙) | ||
曾孙辈 | 曾孙 | 熊悍 | 即楚幽王,楚国第40位国君。 |
熊犹 | 即楚哀王,楚国第41位国君。 | ||
熊负刍 | 即楚王负刍,楚国第42位国君。 | ||
熊氏 | 即昌平君,楚国第43位国君。 |
楚怀王人物争议
楚怀王姓名考据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为芈姓熊氏、名槐。 然而,其氏与名俱有可推敲之处。
首先关于
姓氏,自郭沫若在 《诅楚文考释》中提出“文物中楚王每自称酓氏而非熊氏”以来,这一问题就引发了 诸多学者的 讨论。此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盖“酓”与 “熊“当时为同声通假字,在 楚简中亦混用。第二,由于
秦国在 《诅楚文》中称呼楚王为熊相,而熊相不见于 《楚世家》中的 楚王世系,故历代学者 对这位楚王的 身份展开了 争论。如 今,通过 对《诅楚文》所 描述史实的 辨析,可以确定同时期这位楚王只可能是 楚怀王。由此引发了 第二个问题,即“楚怀王到底是 名槐还是 名相”。对此学术界有 两种意见,分别是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 ”一名一字“说与 以欧阳修为代表的 传抄讹误说。前者 依据《周官·朝士》中”面三槐,三公位焉 “一句,构建槐与 相字之间的联系。持后者 观点的 现代学者 则以考古资料为依据,证明楚文字中”鬼“、”目“部极其相似并且 时常混用。楚怀王灭越疏证
关于
越国灭亡时间,一共有 四种说法,分别是 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楚怀王十六年或十七年(公元前313或312年)楚怀王灭越 、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楚怀王灭越和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灭越。 目前,以《越世家》原文所载的 第一种说法流传最 广,以杨宽所 证的 第三种说法最 受学术界认可。 不过 ,不管何种说法,楚怀王曾经趁越dl、击败越国是 没有 争议的 ;至于 他 是 否灭亡越国,有 待辨析。因此,下对越亡问题作一概述。一、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并未伐越或灭越。
楚威王灭越说以《越世家》为蓝本,认为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越王无彊(一作无疆)伐齐,齐王劝其转攻楚国;于
是 越王伐楚,楚军将越国击败、乘胜灭越,并顺便击败了 齐国。 持有 这一观点的 学者 认为,此后楚怀王伐越的 性质是 消灭了越国的 剩余残部。 杨宽已经证明,楚威王不曾伐越;《越世家》所 载的 此事实际上发生在 怀王年间,原文将楚怀王灭越与 楚威王的徐州之战混为一谈。其主要论据如下:1.《越世家》齐王信中所
述“楚三大夫 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的 局势,与 《战国策·秦策二·齐助楚攻秦》中“齐助楚攻秦,取曲沃”所 交代的 公元前313年楚国攻取曲沃一事,以及《韩世家》集解所 引《竹书纪年》、《六国年表》二文中交代的 公元前312年景翠正在 进攻韩国雍氏相吻合。2.《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312年楚国与
秦韩魏对峙时,越国通过 水路资助魏国大量兵器,可见当时越国还能控制境内长江、邗沟至淮水的 航行,绝不是越国被重创且 损失绝大部分领土后所 能出现的 情形。综上,《越世家》将怀王年中事误记为楚威王年间,楚威王并未伐越。
二、楚怀王十六/十七年(公元前313/312年)较可能发生过楚越战争。
持“楚怀王十六/十七年(公元前313/312年)楚怀王灭越”观点的
学者 注意到了 杨宽将《越世家》所 述事件系于 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但 忽略了他 对“楚怀王十六/十七年(公元前313/312年)楚怀王灭越”说的 驳证。 这种说法主要依托于 两项论据:1.在
先前的 论证中,杨宽承认了 “越王想攻打齐国,齐王劝他 攻打楚国”一事的 存在 。 在 其后,《越世家》文本明确记载,“越遂释齐而伐楚”,可见越王被齐王说服、认为攻打楚国更为有利是 其放弃攻打齐国的 原因。 如 果越王没有 攻打楚国,就无法解释他 为何放弃攻打齐国。2.《张仪列传》记载,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张仪至楚时,曾对楚王说“大王尝与
吴人战,五战而三胜,阵卒尽矣” (《楚策一·张仪为秦破纵连横》载为“大王尝与 吴人战,五战三胜而亡之,阵卒尽矣” ),有 学者 据此认为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楚国已经灭亡越国。 但 杨宽已经证明,此章中张仪游说楚、韩、齐、赵、燕等 国君王之辞,均可见于 《战国策》,且 属于后人伪托之作,不可信;因为其游说辞之内容,皆张仪身后之事,如 他 与 楚王的 对话中就提及了 楚顷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苏秦与 燕昭王合谋灭齐一事。因此,这段被编造的 史料自然 不能证明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楚国已经灭亡越国。但
是 ,亦不能认为公元前313-前312年间楚越一定没有 发生战争。杨宽持这一时段内楚越无战事的 唯一依据,是 当时楚国卷入了丹阳、蓝田之战,无力主动攻取越国 ;但是 ,这一论证并不能排除“越国主动攻打楚国,然 后楚国被动防守成功”的 可能。三、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或稍前,最早不早于楚怀王二十年(公元前309年),楚怀王灭越。
“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楚怀王灭越”的
依据是 三段相似的史料,分别为《楚策一·楚王问于 范环》、《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说六》,都记载了 怀王派召滑在 越国活动,趁越乱灭亡越国的 史实。 《楚世家》亦提及怀王“取地 于 越”。 楚国已经占领越都会稽东南的 句章,说明此战并非一般的 胜利,“亡越”所 言不虚。 此外,由上下文中的 韩得武遂、甘茂出走、秦楚联姻等 事件,可以将昭雎、范环提及“楚灭越”这件事的 时间确定在 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及楚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故显然 ,怀王灭越时间的下限在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对于灭越时间的
上限,杨宽认为是 前述讨论的 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 但 是 仍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已知召滑曾在 楚怀王十五年(公元前314年)从楚国出发出使赵国 ;而史料亦记载,越国灭亡前召滑曾在 越国活动了 五年。 由此观之,即使召滑返楚后立刻前往越国,楚国也 要等 到楚怀王二十年(公元前309年)才能将越国灭亡。此外,《楚策一·张仪相秦》章中的 昭过 是 否就是 召滑 ,仍有 争议。如 果二人为同一人,就能证明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召滑仍在 楚国 ,那么楚怀王灭越的 时间就只能在 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因此,楚怀王灭越的时间可以确定为楚怀王二十至二十三年(公元前309-306年)之间。
四、秦始皇占领越地时越国可能灭亡,也可能已经复国。
秦始皇灭越说的
依据为《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五年,王翦遂定荆江南地 ,降越君,置会稽郡。” 持这种观点的 学者要么认为楚国从未取得越国全境 ,要么认为越国降而复叛 。杨宽将上述材料与《越世家》中“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等史料辨析后得出结论:楚国就像秦国治理蜀国一样,灭越后仍然
保留了 越君系统在 江南海滨,使服朝于 楚而便于 统治,并在 江东其余越地 设郡。而这时,独立存在的 越国已经灭亡了 。对于
杨宽的 说法,有 学者 列举《韩非子·喻老》、《齐策五·苏秦谓齐愍王》、《楚世家》顷襄王十八年、《越绝书·记吴地 传》、《后汉书》引《越绝书》的材料来证明越国降而复叛。 但 是,杨宽已对前四则材料一一辩驳 ,而第五则在 《越绝书》原文未见 。总之,学者 各执一词,既不能推翻杨宽的 假设,也 没有 证据来证明越国一定没有 复叛。综上所述,楚怀王曾在楚怀王二十至二十三年(公元前309-306年)间灭亡了越国。
楚怀王史料索引
《史记·楚世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史记·张仪列传》
《战国策》
楚怀王艺术形象
楚怀王影视形象
年份 | 电视剧/电影 | 饰演者 |
---|---|---|
1975 | 《屈原》 | 李清 |
1999 | 《屈原》 | 谭非翎 |
2013 | 《大秦帝国之纵横》 | 彭波 |
2015 | 《芈月传》 | 曹征 |
2017 | 《大秦帝国之崛起》 | 彭波 |
2017 | 《思美人》 | 乔振宇 |
参考资料: |
楚怀王文学形象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郭沫若《屈原》均塑造了
楚怀王昏庸的 形象。商山的 《武关悔》戏剧讲述了 楚怀王被骗入秦、武关遗悔的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