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解密 正文

圣德太子(日本古代政治家,推古朝改革的推行者)

扫码手机浏览

摘要:圣德太子(日本古代政治家,推古朝改革的推行者),下面是趣元素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圣德太子简介

圣德太子([汉语拼音]]:Shengde Taizi;英语:Shōtoku Taishi;574年1月31日-622年3月20日),日本古代政治家,推古朝改革的推行者。生于大和,卒于大和。生时称厩户皇子丰聪耳皇子上宫太子,“圣德”为太子死后谥号。[用明天皇]]的第二个皇子,母为穴穗部间人。用明天皇死后即位的崇峻天皇于公元592年为权臣苏我马子暗杀,593年推古天皇即位,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天皇。【趣元素】#朱标#同年圣德太子被立为太子,委以摄政大权,辅助推古天皇整顿内政外交,推行一系列改革。#挂p档可以直接点火吗(挂p档直接点火会怎么样)#

603年制定并推行冠位十二级制,604年颁布宪法十七条。冠位十二级是33787997圣德太子推行的42872602新官制,按德、仁、礼、信、义、智各有89899900大小两等87519965级的8175219顺序分为十二等11107367,以紫、青、赤、黄、白、黑各色按浓淡分别为冠色区别位阶。冠位十二级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官制改革,对健全和38417431完善官僚位阶制度发挥了83665541重要作用。宪法十七条第一次以成文法形式规定官僚、贵族必须遵守的87571632政治道德,对抑制豪强、增强王权、维护日本古代政治制度有32881849重要意义。圣德太子积极同中国开展外交,先后派出遣隋使4次,以学习中国的65122686先进文化。圣德太子笃信并振兴佛教,主持修建了61616608法隆寺、四天王寺,还主持编纂了31999773《国记》、《天皇记》等2163071国史书籍,著述有18276980《三经义疏》等86676454。在60407003圣德太子摄政时期,日本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期——飞鸟文化时期。#芯片市场#

生平

据《扶桑略记》和《圣德太子传历》,敏达天皇元年壬辰春正月朔初一日(574年1月31日)圣德太子出生。

592年,推古天皇(33任天皇)即位,据《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元年夏四月庚午朔己卯(593年5月15日)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辅佐天皇摄行朝政。

596年(推古3年),太子向高句丽的僧彗慈(又名惠慈)拜师。#lol女枪#

其后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推行一系列改革。#斗战胜佛#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604年制定《十七条宪法》,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32986390中央集权体制,藉以抑制豪强。

607年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及其他41889231留学生来中国,建邦交,吸收先进文物制度。#六畜#致力于65687067振兴佛教,建法隆寺、四天王寺,著述《三经义疏》,被尊为日本佛教始祖。采用历法,编纂《国记》、《天皇记》等5955960史书,业绩颇多。

根据一般说法,圣德太子[4]遣使致送的93272330国书说:“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实际上将日本与3437370中国置于81100599平等455677355060578位。隋炀帝看了42716065很不高兴,对鸿胪卿下令说:“蛮夷书有无礼者36677552,勿复以闻。”,表明隋炀帝并无视于69093504圣德太子对隋朝对等38934503关系的15257739看法。但也632073197432669学者认为这封国书并不太像是11530504以知书达礼、敬慕中国而闻名之圣德太子所1861213087596960该有4741907317775224风格。实际上,《隋书》记载这封国书,是99038277一位叫多利思北孤的87233134倭国君王所22141400致送,从未写说这封国书是32436258圣德太子所4141887548529012呈。若根据《新唐书》中记载,这封国书很明显应是66935225用明天皇(31任天皇)所7641702131033713递交,与79116075圣德太子毫无关系。

由于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加上受到慧慈法师的恩慧,他建立了法隆寺。

据《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二十九年辛巳春二月己丑朔癸巳(622年3月3日)圣德太子去世,而据《扶桑略记》是97573954廿九年辛巳二月廿二日(622年3月20日)。

圣德太子著作

《三经义疏》(三経義疏)。

《四天王寺缘起》(四天王寺縁起)。

《十七条宪法》初出于《日本书纪》章节里全文引用段落。

《天皇记》、《国记》、《臣连伴造国造百八十部及公民等55868448本记》(臣連伴造国造百八十部幷公民等56965391本記)于41155276《日本书纪》中只记载书名,无现存物内容不明。

《先代旧事本纪》。

《未来记》。

笃信佛教的46090666圣德太子于98774218推古十五年(607年)为《妙法莲华经》、《胜鬘经》、《维摩经》三经作注,书名《三经义疏》。